目錄
共好食代-食農教育推動交流會
全球風潮與在地實踐—台灣農食議題與食農教育哲思
民間食農教育行動
生活中的食農教育
校園食農教育落實
政府食農教育推廣
分享人:林勇信 副研究員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為服務轄區,主要核心任 務為農作物品種改良、栽培技術改進及農業技術與農業教育推廣等。
分享人:戴介三 助理研究員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以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及基隆市為 服務範圍,為北部地區農業科技研發及推廣中心。重點業務為北部地區 農作物品種改良、種原繁殖及栽培管理技術改良、北部地區農作物病蟲 害調查及防治技術改良,及北部地區農業推廣、農業經營及農產運銷研 究等。
分享人:簡瑛欣 主任
2013 年,以商科見長的羅東高商新 設立餐飲管理科,是蘭陽溪以南唯 一的高職餐飲科系。為了讓餐飲技 職教育更與宜蘭在地文化接壤,老師們除了帶領學生到產地體驗農漁產 的各個生產環節,餐飲科師生更利用在地的米穀粉研發出系列米穀點心, 將食農教育紮實融入課程中。
羅商最早由餐飲科與社會科八位老師組成「農學工作坊」,如今已有十科 別與廿五位老師的規模。羅東高商的老師深知餐飲科學生的食材素養與 職業道德需要從年輕時建立,因此老師們透過讀書會廣泛接觸飲食與農 業議題,並思考如何將「地產地消」「在地當令」、「少人工添加物」、「友 善環境」的概念融入課程與教學中。
在實務課程上,考量到米食之於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性,羅東高商與三 星鄉行健有機村合作「水稻見學」課程,讓一年級的學生體驗稻米產銷 的各個環節;二年級的烘焙課程,則邀請晶華酒店主廚曾朝勇協助指導 學生米穀粉的烘焙多元應用;三年級時更來回教室與產地之間,參訪南 方澳漁港、噶瑪蘭黑豚畜牧場、金棗農場,認識宜蘭的在地優良農漁牧 產,進一步激發料理創意。目前,除了餐飲管理專科學生能獲得紮實的食農訓練,學校也提供許多跨科的彈性選修課程,讓綜合高中與其他科 系同學也有更多機會接觸食農教育。
在三年的豐厚學習滋養之餘,老師們更鼓勵學生勇於研發。透過「誠實 食品實驗室」結合所學與創新的嘗試,多款以在地食材為原料的加工品, 如黑豚豬肉香腸、臘肉、有機米香等,都是學生的亮眼之作。
羅東高商結合食農、食育與農創的理念與作法,對於高職餐飲科如何強 化學生對食材與風土之認識,以及結合專業技能與人文跨域的課程結構 安排,提供了具體可行的示範參考。
分享人:黃鴻松 主任
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的龍肚國小,現有九十多年的歷史,龍肚國小從 1996 年的「田園教學」開始,帶領學童走入社區,踏查美濃當地生態風土與 客家、農鄉文化,是台灣最早推動校園食農教育的學校之一。
龍肚國小的食農教育推動,受 1990 年代風起雲湧的美濃反水庫運動啟 發,當時美濃水庫興建計畫引起了當地民眾正反雙方的激辯,而龍肚國 小的教師團隊也在這段抗爭的歷史中,開始反思既有社會體系對農村主 體價值的輕視,強調農鄉、農人是社會運作的維繫關鍵,並試圖摸索學 校教育能夠在偏鄉教育扮演何種角色,才能讓故鄉的客家、農鄉文化傳 承下去。
在食農教育的草創初期,學校老師籌組「生態食農小組」,帶領學童觀察 水田生態、嘗試鴨間稻農法、學習農業工藝,並帶領學童四處拜訪農鄉, 希望能夠給學童多元體驗。並在社區居民、在地農會和 NGO 的協力下, 2004 年起開始利用校園閒置荒地嘗試種稻,2005 年更進一步租下校園 鄰近的荒廢田地,將稻作課程結合在地生態、客家文化、料理課程,讓 學生從認識農耕進而去思考食物各層面的議題。2017 年,龍肚國小的教 師和家長們更協助社區老農與友善環境的消費者,共組穀東會,媒合都市消費者支持生產端農友,期盼能擴大活化校園周邊休耕農地,鼓勵農 民投入友善生產的行列。
龍肚國小除將農事、烹飪、藝術融入課程體驗外,也會因應社會脈動, 將農地農用、農村缺工、糧食危機等農村議題融入教學現場,讓孩童更 瞭解農村的真實面貌。龍肚國小選擇用農業來串連兩、三代人的記憶, 期盼食農教育能夠突破校園圍籬,在農事的勞動與料理的習作中,找回屬於美濃人的自我認同,並將在地的美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