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腳工作室

分享人:張宇忻

下載灶腳工作室簡報檔

單位簡介

灶腳工作室成立源於國立台北教 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六名學生的畢業製作,因深感大學自煮空 間的不友善,從一次性活動的料理工作坊,到自設廚房,灶腳工作室嘗 試在校園開創ㄧ個社區型的料理分享空間。

 

校園小革命,廢棄宿舍變灶腳,同儕共煮好吃好玩又健康

台灣多數的大學宿舍不但沒有廚房空間,還訂有宿舍禁止使用明火和功 率過高的電器產品的規定,但灶腳工作室認為想要解決食安危機,就得 從學會自煮自食開始做起。一開始,灶腳工作室在校園發起讀書會、產 地拜訪等活動,並舉辦校園季節共食,從事前的食材採買、備料到後續 的整理完全不假他人之手,期待自己所啟動的飲食關注行動,能讓更多 人關注到土地環境與食物生產議題。

在一連串的體驗中,學生們發現空間設備的不友善成為大學生爭取飲食 自主的最大障礙,因此團隊著手設計、動手改造廢棄的教師宿舍,自己 釘木模、灌水泥做流理臺,動手蓋起真正的灶腳。

「灶腳」不只是廚房空間,更象徵著人們之於飲食、料理的能動性。透 過一餐簡單飯食的分工合作,讓不同族群、地域的飲食文化有機會交流,分享彼此的食物經驗,讓飲食成為建立情誼的催化劑;更希望料理、廚 房作為大學校園和社區、產地接壤的另一個可能。

儘管目前灶腳工作室因為核心小組成員畢業,以及校方在二○一六年年 底收回灶腳工作室的空間使用權,而暫告一段落。但在青年對於食物的 陌生、校園煮食空間仍未改善的今日而言,灶腳的革命經驗仍值得參考, 工作室成員也都期待著有一天,灶腳的精神能夠在適合的地方重新出發。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分享人:楊文仁 經理

下載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簡報檔

單位簡介

2007 年 9 月,興大有機農夫市 集在董時叡、黃振文教授的發起,和初始 12 個有機農場與志工的努力 下,至今已經走過 10 個年頭,規模已擴及近 50 戶農友夥伴,是中部地 區規模最大的農夫市集。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攜手校園,成為城市食農教育樞紐

國立中興大學以農立校,擁有優秀的農業人才及技術資源,長期以來在 有機農業的研究和推廣上不遺餘力,並以有機校園著稱。興大有機農夫 市集的成立即是希望運用中興大學與有機生產者良好的互動關係,以及 消費者對中興大學的信任,來擔任起消費者與生產者溝通的橋樑。希望 透過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社區方式,幫助小農,並透過中興大學的驗 證監督,建立消費者信心。

當然,市集除了農產品的交易外,也希望透過市集平台進一步推廣健康 議題及有機農法,因此也會不定期會舉辦講座、手作坊和場地拜訪等活 動,讓民眾理解食物、農業與環境的重要性。

2014 年開始,為更深化地方食物網絡的連結,興大有機農夫市集結合生 產者的專業農事資源和經驗,除與台中市信義國小攜手推動為期2年的校園食農課程外,也向上延伸到市立大里高中協助社團食農教育課程; 2018 年轉為向下札根,與幼兒園合作,期盼幼童從小就對食物、食安與 環境有初步的認識,讓食農教育能在鄰近社區扎根。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從一開始的有機農產販售平台,慢慢開拓多元的食農 體驗,吸引更多民眾關心食物與農業的發展,近年更與校園合作長期的 食農課程,期盼透過市集體驗性、校園長期性雙管齊下的食農耕耘,為 在地食物網絡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家庭中的食農教育

分享人:番紅花

下載番紅花家庭食育簡報檔

個人簡介

番紅花,台北人,曾獲全國學生 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是家庭料 理研究者,也是重症書蟲,不是在書桌旁,就是在往菜市場的路上。著 有「廚房小情歌」、「教室外的視野」等書,並於博客來 Okapi、國語日 報、農傳媒、蘋果日報等地書寫專欄。

今年開始規劃、執行中小學生「菜市場的文學課」,與水牛書店聯手推動 台灣日常飲食文化到孩子的面前,以多面向的活潑方式,讓孩子感受到 飲食之美、生之樂。

讓孩子從一餐一飯開始,學習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

雖說學校固然得擔負起飲食教育的責任,但「家庭」才是影響孩子一生 飲食習慣的最重要場域,這與父母的學經歷和財力無關,而在於父母是 否下定決心從孩子零歲到十八歲的養育時間裡,落實孩子飲食智識的培 育。

當然,台灣傳統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受動盪時代各民族融合的影響,以 及四季分明、地形複雜所帶來的作物豐饒,這些因素造成各地方飲食文 化的精彩,父母要如何進行自家的食農教育呢?

我想,從孩子不可一日不食的「米飯」著手,是最適切的基礎工程。

為了讓孩子認識這日常最容易被忽略的主食食材,我們可以有系統性的 帶孩子到傳統雜糧行或超市米區,引導孩子親自觀察貨架上有哪些米? 它們在外觀上有哪些差異?孩子經過「學理」上對米的認識,接下來就可 進階到「行動」上的米課程。當孩子有能力煮出一鍋晶瑩、香噴噴的飯, 專屬於他的廚房故事就這麼超展開了。

在廚房裡沒有什麼是難得倒孩子的,只要我們願意給孩子機會和時間。 我真心希望我們的孩子,除了從才藝課習得才華,除了從 3C 網路獲得娛 樂和快樂,也能在大人的重視和引導下,了解食材的特性和特色,知曉 農村和產地的運作,對四季有感,對飲食有感動,一日三餐,一日三樂。

台中七喜華美社區廚房

分享人:廖佳倫 負責人

下載台中七喜華美社區廚房簡報檔

單位簡介

七喜華美社區廚房於 2016 年 2 月開幕, 是台灣第一個民間經營,以倡議剩食共食 為目的之實驗空間,希望以社會企業的理 念,阻止食物浪費,邀請消費者一同用「吃」 改變社會、減少資源浪費。

 市場醜蔬果變身美味佳餚,七喜廚房以共食終結剩食,,用肚皮拯 救世界

一開始,七喜廚房的設立是希望能夠發展出一套長期支持街友溫飽的系 統,讓甘苦人們能享用美味並兼顧營養,之後經營目標轉以社區為對象、 以推廣共享剩食為主,將市場的醜蔬果及格外品等無法販售但還可以吃 的食材加以利用,經過簡單整理、烹調後就成為餐桌上一道道美味佳餚, 以自由定價的方式與人分享。

這些所謂的「剩食」,許多蔬果賣相一點也不差,只是沒被帶走。七喜華 美社區廚房的工作人員和志工們,每天到市場收集菜販賣不完的蔬果, 整理分類後,交由志工烹煮為各式美味料理。每晚以自由定價的方式, 讓人人都能在這裡用自己負擔得起的價格來吃一頓飯。廚房外面的共享 平台也擺放著與鄰居分享、歡迎自取的醜蔬果;愛做菜的家庭煮婦和煮夫們,拿菜的同時,也一起討論食材怎麼煮並分享自家的料理心法,共 享平台成為社區朋友們聊天的臨時據點。

七喜廚房不同於一般餐廳的經營方式,在利己經營的同時,也希望能涵 納最大利他的新型概念與社會精神,讓食材不浪費、社區共好的想法, 透過每一天的收菜、烹煮與共餐中,慢慢扭轉大眾對於「剩餘」的刻板 印象,讓蔬果與人都找回自己的價值。

豐藝電子-蔬活合作社

分享人:黃玉琨 小姐

下載豐藝電子-蔬活合作社簡報檔

單位簡介

位於台北巿內湖上巿公司-豐藝電子成立已 30 多年,董事長陳澄芳先生 除用心經營本業外,亦志立推廣友善農業。除在宜蘭成立日和基金會外, 也由基金會輔導成立「蔬活合作社」,希望為友善農戶安全健康的優良產 出,尋找有效且持久的出口。

食農關懷從日常生活實踐開始做起

2010 年底,豐藝電子董事長陳澄芳先生為實踐樸門永續設計 (Permaculture)「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分享多餘」的核心精神,將過 去外包委辦的員工餐廳轉型,在將近 300 人的內湖辦公室成立蔬活合作 社,包含餵飽員工三餐的「蔬活餐廳」、採購乾貨、冷凍海鮮的「Kimi 小 舖」和每週兩次小農產地直送生鮮蔬果的「蔬活小市集」。其中「蔬活餐 廳」最重要的主食「米」,更長期與宜蘭內城的友善小農穩定契作,以此 來支持小農們持續採用生態友善耕作模式幫大家照顧土地。

目前,蔬活合作社除了供企業員工參與外,也將平台開放至週邊社區芳 鄰及學校,讓認同理念的社群夥伴能一起透過飲食、消費的選擇來支持 小農、照顧環境與自己,成為互惠共榮的友善社群。

蔬活合作社推廣理念及精神:

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

  1. 替消費者進行食材把關,提供安全、健康的飲食,避免受到黑心
  2. 食品的長期危害。
  3. 使用友善食材,用食物喚醒民眾對土地的愛護,並了解農業對生活的重要性。

 支持友善農耕,推廣 CSA(社區支持型農業) 

  1. 透過「蔬活餐廳」,傳達友善農耕的理念,並認識生產者。
  2. 結合一群認同的消費者,相挺一群在地友善小農。

鼓勵吃當令、吃在地

  1. 因循節氣種植,不必額外施用農藥,蔬果自然能長得好。簡單調 味,健康美味。
  2. 不鼓勵食用進口食材(ex:牛肉),減少食物里程,節能減碳救地球。